首页 > 探讨交流 正文

探讨交流

长入心底的笑声

稿件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: 2018-11-12 11:34:57

  秋收时节,父亲收获了籽粒饱满的稻谷,虽然因灾比常年减产,却能保障一家人一年口粮的需要,平顺地度过一个灾年。面对金黄的稻谷,一家人怡悦的笑声,长入我的心底。每当提起那次抗灾,父亲感恩农民有了自己的主张。改革开放40年来,这已成为农村巨变的强大动力。

  父亲慈祥而严肃,很少见到他笑。也许,父亲承担着全家9个子女的养育重担,生活的压力太大。可在那一年,家乡遇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。抗灾之后,我听到了父亲舒畅的笑声。

  那天,刚刚还晴空万里,顷刻间乌云翻滚,暴风雨说来就来了。强风卷着灰尘、枯草与树叶,在天地间狂舞,瓢泼大雨下个不停。暴风雨袭击吐穗扬花的水稻,像锥子般扎在农人们的心头,一年的收成泡在雨水里,经受着严峻的考验。

  那时没有电视、手机等现代通讯工具,人们无法知晓天气变化。开始时,以为是在下一场很快就会过去的雷阵雨。可这大风大雨一天一夜没有停息,农田积水很深,河道里水涨得很满。直到这时,方才悟知遭遇了强台风伴强降雨的袭击。

  这一年,农村刚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。全村的人个个笑逐颜开,寄希望于水稻有个好收成。台风终于停了下来,眼前的水稻全都倒伏在了田地里。乡亲们心痛、惋惜,悲观、绝望的神态,就在噙着泪水的眼睛里。

  我家的水稻田,就在村前小河边。一年种一季水稻,人们特看重稻谷一秋,对待禾苗的虔诚如同生命攸关。从秋到冬,盼到春天来临,父亲在我目光里浸下种子,育出秧苗,慢慢地看它生长。等到初夏,麦子收获后插下秧苗,牵动的心一直到秋收才能放下。水稻似乎通了人性,在这贫瘠的田地里尽力地生长。前一天,父亲起得很早,叫上我一起来到田地间,看那旺盛生长的水稻秧苗。父亲蹲下身子,去“亲吻”那飘香的土地,亲切地与那禾苗“对话”,与水稻“交谈”,汗水把这水稻种进青翠的田地,心里满是希望。何曾想到,一天一夜之间,大风大雨就把秋的期待冲进水影。眼前,倒伏了的稻田,禾苗像用石碾碾过一样。人们在问:“这水稻,到了秋天还能有收成吗?”

  在家乡,几十年未遇过如此严重的自然灾害。村组干部来了,全村的人都来到了田头,看着倒伏的水稻,一筹莫展。大家想着怎样生产自救,补回灾害造成的损失。村组长提出了两个主导性救灾方案,要村民们赶紧去做。一个是将受灾的稻田重新耕作,补种上萝卜、秋苕子、小豆等小秋作物;另一个是将倒伏的水稻禾苗人工扶起,扎成小把子,帮水稻重新生长。村组长说,这补救措施谁家做到了有奖励。父亲觉得这两个方案有些不对劲,小秋作物产量极低,毁了受灾的水稻青苗,改种小秋作物,将会收不抵支。至于人工扶正的补救方案,会造成对水稻禾苗的二次伤害,在人工扶正过程中难免会折断禾苗的根部,造成水稻枯死,得不偿失。父亲的想法与年轻的村组长明显相左,父亲坚持尊重与坚信植物自身的生命力。

  庆幸的是,农村实行了家庭土地承包制,赋予了农民经营自主权。父亲与乡亲们的主张,最终都得到了尊重。那些天,村里一部分人家重新耕翻了受灾的水稻田,种上了小秋作物。一部分人家下地将一株株水稻扶正,帮苗儿重新站起。父亲有他自己的想法,带领一家人深入田头,从倒伏的田地里抽出一个个小墒垄,便于地表排水降渍、通风,防止倒伏的禾苗根部发生霉变。加强对稻田的监测,及时上水、排水,实施干湿管理。适时追施肥料,保持水稻生长所必需的养分。父亲围绕水稻生长所需的土、水、气、肥等要素,改善受灾后的田间小环境,激发受灾水稻自身恢复生长的能力,以此减少灾害对植物自然生长的影响。

 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,田地里的情况一天天在发生变化。那些改种其它农作物的田块,因农时与水土不适等原因,小秋作物长势并不好。那些靠人工扶正的水稻苗,二次损伤造成枯死的不在少数。再看父亲的水稻田里,原已倒伏在地上的禾苗,依靠自身力量,重新奋力向上生长,展现出郁郁葱葱的绿意。我站在田边,感受一种巨大的生命力,无声地穿胸而过,排山倒海般,绵绵不绝。倒下了的水稻禾苗,又重新站了起来,父亲喜出望外。村组干部来了,赞扬总结父亲生产自救的做法,指导村上人家抗灾。

  秋收时节,父亲收获了籽粒饱满的稻谷,虽然因灾比常年减产,却能保障一家人一年口粮的需要,平顺地度过一个灾年。面对金黄的稻谷,一家人怡悦的笑声,长入我的心底。每当提起那次抗灾,父亲感恩农民有了自己的主张。改革开放40年来,这已成为农村巨变的强大动力。(邹凤岭)

>>><<<