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探讨交流 正文

探讨交流

抓秋膘

稿件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: 2018-11-12 11:26:51

  没有改革开放,我就是有翅膀也飞不出草原。如今我仅仅遗憾带不走四季,带不走草原上的秋天,肉身的“秋膘”已经没人抓了,可人生的“秋膘”是年年都不要放手的。

  我已经25年没感受过季节的律动了。

  在中国大陆海岸线南端的北海,给我的感觉只有夏天,无非是气温降低些罢了,即便是三九寒冬,这里仍是细雨霏霏,与我家乡内蒙古的5月没什么区别,冷天也不过是女性的娇嗔,西风扫不尽紫荆花,冷雨打不蔫芭蕉叶,人们就没有秋是凋敝的这个概念。

  失去了对秋的感受,秋的记忆就更珍贵了。女儿是阴历九月初九在内蒙古生的,我是在草原的立秋那天抓完“秋膘”后去的南方。

  还记得在草原最后的那次“抓秋膘”,科尔沁草原农历的9月到处流金溢银,草木经霜,都换上了皇袍色彩的新装,河水泛着金波,连秋风都被染成了黄色。经历了酷暑的牧民,享受了一个夏季的阳光,已如秋一样的丰满。草原到处是成熟的果实,牛羊肥了一圈,连各类小昆虫都鼓鼓的。可是再肥再壮的汉子包括少男少女们,也不放弃在立秋这天要“抓秋膘”。

  早年的内蒙古人怕体瘦,自有他的道理。丰腴的秋季过后就是一个残酷的雪冬,人们从此就要吃冰冻的食品,牛羊要吃干枯的牧草,大大小小的牛羊都要瘦下一圈,有的还熬不过多雪的冬。所以,秋天在内蒙古人的心中是奢侈、是丰厚、是储存,是上苍的恩泽。牧民对秋有一种近乎神圣的感激。

  秋天从南边来的商贾阔佬是草原上最受欢迎的人,牧民们要把养肥的牛羊和皮张出售给他们,这样才会使丰硕的秋天变成财富的秋季。商贾们在草原的秋天也抓到了“秋膘”,牧民们在秋后又开始了新一年的打算。

  1993年的那年立秋,我从内蒙古调到广西北海工作,妻子为我送行,她虽然怕膻,还是煮了一锅手扒肉。她说:“南方人是不‘抓秋膘’的,只有咱内蒙古人不怕壮,吃吧!抓住这一次‘秋膘’,这辈子都不会瘦了。”不知道这次南行是否能抓住一次人生的“秋膘”。

  抓了“秋膘”后,我便随那悲哀的雁阵一同向南飞去,但我走的始终是个“人”字。

  广西北海农历的9月仍是生机勃涌,街市两边的三角梅、木棉花、紫荆花开得正盛。秋季的花木比春天更有一番绰约的风姿,即便到了冬天,这里的许多鲜花一样怒放得火爆。

  四季的变化在这里混淆了,季节的律动在这里平稳了,人们没有春的勃发,夏的浪漫,秋的喜悦。一年之中,仅用一个过年来感受生命的律动,25年于我好像是一个夏季,一晃就过完了。虽然我已是半头白发了,可我身边树木竟然一次都没有泛黄过。都说秋风萧瑟,人间又换,可我已没了对四季的感受。

  家乡的朋友微信中问我,故乡的粮食都入仓库了,眼下天凉又是秋了,你在北海不“抓秋膘”吧?他的话一下子唤起了我对秋的记忆。

  云是没有故乡的,但秋却有家园。我不后悔我“浪迹天涯”,没有40年前的改革开放,我就是有翅膀也飞不出草原。如今我仅仅遗憾带不走四季,带不走草原上的秋天,肉身的“秋膘”已经没人抓了,可人生的“秋膘”是年年都不要放手的。

  我虽说已习惯了南国的生活,可我还是渴望北国草原上那春夏秋冬的轮回。让季节先于生命告诉我:生命的长度是在四季的变化中一点儿一点儿被分割的。否则,要断崖似的剥离,人们就无法承受。

  如今的故乡,也该是“抓秋膘”的时节了,可这个习俗已被颠覆。过去民间的说法是:立秋这天不能吃黄瓜,吃了黄瓜这一年就胖不起来了,现在爱美的孩子们说:还有这等好事?走,买黄瓜去,咱们立秋不“抓秋膘”,要吃黄瓜。

  其实,立秋“抓秋膘”对于现代人来说,意义不在于是否真的“抓秋膘”,而在于人们还是比较注重这种民俗文化。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,稍不注意几乎天天能增“秋膘”。

  人们在不忘记民俗文化的同时,也在“冒犯”时令的规矩。如今立秋人们“不抓秋膘抓黄瓜”,其实,这不是要“反季节”,而是改革开放让生命的季节都时时“回春”了。

  我的“抓秋膘”是不想忘了生命的四季,在蓦然回首间,盘点一下自己这生命的历程,已经是彻底的老汉了。还是让秋天多多提醒我好,大地换装了,季节脱落了,人生又该添一次“秋膘”了。(刘永平)

>>><<<