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清风苑 > 文化 正文

文化

报告文学 | 河阳山歌

稿件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: 2022-08-26 08:45:42

  一座江边小镇,居然承载着如此久远的文化信息,生生不息的传唱里,又隐藏着多少生活密码?

  我是被河阳山歌吸引到凤凰镇的。

  镇文旅集团安排了一个会议室,男男女女,涌进不少人,组织者一一介绍,这是被誉为“云雀”的老陈,那是被称为“黄鹂”的张嫂……五六位民歌手,没有忸怩,头一凑,商量好分工,就唱开了。

  都是清唱,先是开场歌,用张家港的方言唱。七十多岁的老陈原生态自然的嗓音里带有一丝金属的嘹亮,属于典型的高腔山歌。气韵悠长,浓浓的古风,一下子把人带进了远古。旁边文旅集团的同志解释说,唱的是《斫竹歌》,是对过去打猎场景的再现,他特别强调,有专家研究说《斫竹歌》是中国最早的歌谣《弹歌》的原型。

  《弹歌》我是知道的,吴越征战,越王欲谋伐吴,范蠡推荐善射者陈音,越王问:“孤闻子善射,道何所生?”陈音回答说,臣闻弩生于弓,弓生于弹,弹起于古之孝子,不忍见父母为禽兽所食,故作弹以守之。歌曰:“断竹续竹,飞土逐宍。”

  要来歌词,惊异于凤凰这样的小镇里有着这么丰富的音乐古风,心瞬间被这古韵醇厚的文字攫住了。歌词是:嗯哟斫竹,嗬哟嗨/嗯哟削竹,嗬哟嗨/嗯哟弹石、飞土,嗬哟嗨/嗯哟逐肉,嗬哟嗨!

  《弹歌》已经文人整理,而这《斫竹歌》纯属口头创作。斫竹,削竹,弹石,飞土,逐肉,短短十个字,淳朴自然、简明扼要地再现了远古人类生活风貌。

  一座江边小镇,居然承载着如此久远的文化信息,生生不息的传唱里,又隐藏着多少生活密码?

  

  开场后,歌手一个个轮番上场。

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一方人滋生一方歌。河阳山歌既有小桥流水的轻柔曼丽,又带着滚滚长江东逝水般的湍急奔放。句子或比兴,或明喻相关。有时乍听起来上下句毫无关联,词儿亦平平淡淡,细品却是血肉筋骨相连,内涵丰富,就像长江冲积而成的沙洲,表面是沙砾堆积,翻开却是细沙般一层一层,绵延不绝。

  沿着《斫竹歌》,先从历史唱起。《自从盘古立婆婆》《吴下桥接河阳城》《江南最好河阳路》,一曲又一曲,一个人唱,众人相和,唱到动情处,文旅集团的同志也兴奋地接过来跟一句,惹得大家笑语一片,满室欢歌。

  老陈瘦癯癯、黑黝黝、两鬓斑霜,不愧为“云雀”,嗓门一转,从《斫竹歌》的高亢转为低沉,交代起凤凰的历史:“天也空,地也空,一江茫茫在其中。日也空,月也空,日月穿梭谁无功。田也空,屋也空,沙洲空留桃花红。”

  歌声仿佛从艰难的时光和久远的岁月中来。

  张家港原名沙洲县,起源便是一个小沙洲。境内有“三山”:双山、香山、河阳山。河阳山,这在北方人看来仅是小土堆的地方,在唐朝时,还是长江中的一个小小孤岛。随着江水冲积,沙石沉淀,到宋代周边便成了一块冲积平原。河阳山山体由西而东走向,犹如丹凤展翅,又称“凤凰山”,凤凰镇由此得名。

  一面是紧挨着的长江水,一面是肥沃、平坦的土地,就在这一块不停“成长”的土地上,一群勤劳、淳朴的人民,开始种植、渔猎。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,沙洲,从“田也空,屋也空”的苏南落后县,一跃成为经济百强县。

  “摇一橹来吊一棚,两岸野花盖船棚……”“黄鹂”张嫂的歌声雨丝似的,柔柔地飘,绵绵地下。

  唱的是好日子。“塘池边上盖楼房,稻谷上场鱼满塘。东院梨结蜜林檎,西院白枣正泛黄。”是啊,是好政策,给凤凰的人民带来了好日子,从只能“唱支山歌度荒年”到“儿女打枣采梨忙”;从“割尽稻谷还租米,到头只剩一把糠”到“一棵仙草莳下田,万粒金谷堆场前”,凤凰人撩起的是长鞭,日子自然是马蹄扬花了!

  随着歌者曲调一下子变高亢,听得人禁不住眼前一亮。歌声里,顿觉凤凰的山山水水尽收眼底,河阳山变得朗润了。

  唱到物产,《河阳山上开红莲》《小麦青青菜花黄》《年年枝头结满桃》《栀子花开六瓣头》。唱到民俗,《采红菱》《划龙船》《菊花酒》《赏重阳》。唱到仪式,《接财神》《拜月华》《敬上天》《报娘恩》。唱到劳作,有“劈里啪啦”的连枷曲,有“哗哗啦啦”的车水歌。

  我被这些撼人心魄的山歌打动了,这些歌是凤凰人民千百年来经受自然考验、经受苦难生活的煎熬所激起的心灵震颤的产物,是经过烈日霜雪打磨、洪流淘洗的,有天造地设之妙,自然就美丽绝伦。

  演唱在对歌中渐入佳境。掌声、欢呼声掺杂着“唱一个六口茶”的喊声,犹如正式的演唱会一般热闹。

  “云雀”和“黄鹂”对歌确实珠联璧合。文旅集团的同志告诉我,他们两人都是山歌非遗传承人,只要有他们出场,山歌会就成为一道风景。唱的是《红豆花开白淡淡》,欢乐、愁苦、愤懑、哀怨,温和婉转,缠绵悱恻,人间情愫尽在其中。律动着劳动的音调、生活的韵致,充满烟火味,听着听着,会咀嚼出尘世的悲欢,品味出草木对阳光的需求,庄稼对雨露的渴望。

  

  外面,凤凰的天空真美。田野间,远远望去无处不入镜。

  站在凤凰镇的廊桥桥头,我跟老陈聊到山歌的传承。

  “张家港对河阳山歌很重视,要求镇上组建了一支自己的民歌和民乐队伍,以打造本土文化。”老陈侃侃而谈,“民歌队成立以后,镇上有重要接待和演出,许多时候都让我们参加。”

  老陈告诉我,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曾亲自来凤凰考察,聆听过他唱的曲目,周巍峙用四个短语来定义河阳山歌的价值:人民的心声、民族的情结、国家的瑰宝、世界的奇葩。

  老陈说着笑了,看得出,他是从心底高兴和满足的。

  旁边有同志插话说,现在本地一些学校也开设了乡土文化课,编写本土课程,开设山歌课堂,为河阳山歌传承育苗培土。不仅组建了艺术团,而且还为成员搭建起各类舞台。从“村村演”到“周周唱”,从社区广场、中小学校到休闲公园、比赛舞台,高密度的排演计划让每一位成员绽放光芒,找到文化自信。

  许多孩子都会哼唱山歌曲调,那可真做到后继有人了。我惊叹道。

  河阳山歌历经千年的传承与更迭,在新时代再放异彩。现在河阳山歌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,凤凰镇被江苏省命名为河阳山歌之乡,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吴歌之乡。

  采风中,也听到一种沉郁苍凉、唱到动情之处会使人潸然泪下的歌。“山歌本是古人留,留给后人唱忧愁”,过去的灾荒和苦难太多,劳动又过于沉重,这种发自生命底层的声音,这种来自泥土里的声音会不会随着人们摆脱了苦难和沉重的负担,而渐渐消失、随之沉寂?

  文旅集团的同志对河阳山歌的发展有新见解。“山歌就是要‘接地气’,讲身边人,说身边事,以新时代文明活力激发古老动力,只有这样,河阳山歌才能不断传唱下去。”

  他说起了凤凰镇双塘村肖家巷。

  肖家巷不仅是河阳山歌的发源地,更是美丽乡村新地标。村里山歌传承人以肖家巷为故事背景,创作了山歌剧《我的肖家巷》,讲述一对青年教师的爱情故事,展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发展成就,并将当地劳作、说亲、对歌等民俗融入其中,勾勒了一幅鲜活灵动的时代工笔画。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,肖家巷以一系列非遗活态传承的创新实招,加入了张家港市非遗艺术乡村建设序列,展现出“硬核”担当。

  “传说中的凤凰,寄托着代代相继的梦想;现实里的凤凰,连接着生生不已的向往。”这是山歌剧《我的肖家巷》赢来的赞誉。

  边走边聊,许是依然沉浸在刚刚的情境中,队伍中不时有人哼唱山歌的旋律,这情景如此鲜活,又如此亲切,每个人的心都在山歌的灵动里融汇着、升腾着。

  

  山歌本是一种文化记忆,但在凤凰镇,不再是暮鼓晨钟般的历史回响,更像一个鲜活灵动的精灵,激发出独特的融合效应,“种”进了年轻人生活。

  凤凰镇领导说,非遗传承的守正创新,要在文化的内核和创新的表达中找到结合点,让非遗“活”起来、“潮”起来,易于感知、易于亲近、易于传播,活化成为乡村振兴的新支点。

  凤凰山山脚下,河阳山歌馆是文旅融合的地标性建筑。在这里,可以参观、了解、欣赏,感受河阳山歌的魅力。

  河阳山歌馆内小桥流水,亭台楼阁,一派古典风韵。山歌馆以河阳山歌传承的时间与空间为主线,设有河阳山歌展示馆、历史文物陈列馆、历史名人馆、民俗风情长廊、学术研究中心、山歌培训学校、山歌演艺馆、特色展示馆以及凤凰阁等功能场所。

  我们一行穿镇而过,走进山歌馆,转过照壁,进入门厅,屏幕上循环放映着河阳山歌馆的影像资料,工作人员很热情地引导我们从右侧进入参观。引人注意的是,山歌馆里有十多组多媒体播放设备,每一台都在循环播放着河阳山歌,游客随时都可以拿起耳机,倾听优美的山歌。

  我突然发现布展者的用心,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展示山歌精髓的同时,在主题上别出心裁地相对进行了集中。比如反映凤凰历史人物、诉说清官廉吏的山歌就集中出现在眼前。

  张家港市纪委的同志告诉我,在目前已经发现整理的河阳山歌中,歌颂清官廉吏、名人贤士事迹的歌曲就有上百首。我戴上耳机仔细聆听,“秋季里来稻谷香,徐都堂告老回家乡。开河修坝除水害,廉让美名立让塘”。播放的正是河阳山歌《四季清官》,颂扬明朝御史徐恪为民造福、刚正清廉的唱词,旋律带着魅力和穿透力,荡气回肠又沁人心脾。

  陈列着的山歌抄本诉说着河阳山歌的历史厚度。我仔细打量,一行行秀丽的毛笔字,记录的是一段又一段的传奇。珍贵的有二十二本原始手抄本,其中有著名的《斫竹歌》,34052行的晋代《汝尔歌》的民间抄本,6648行的《赵圣关还魂》,其他还有《田家乐》《沈七秀》《小红郎》《荒年山歌》《天门阵》《小狄岗山歌》《老姐嫁人》《东南风起打斜来》等长篇山歌。

  凤凰是神物,古有凤凰涅槃的故事,而今天的凤凰镇,河阳山歌的变迁、传承、发展,就像新时代的凤凰涅槃,成就的是一个新的不老传说。

  歌声里,我看见了凤凰的山清水秀,鸟语花香……(王友良)

>>><<<