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清风苑 > 文化 正文

文化

为得清泉几许

稿件来源:吴忠市纪委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: 2020-12-02 07:19:16

  我出生在宁夏南部山区一个非常偏远的小村子,那里和宁夏北部、中部比起来,有很多的不同。那里一年四季季节非常分明,春天万物复苏时,村子就活泛了,我们一群小伙伴们从家里出来,跑到村子里沟里撒欢儿。沟里有四潭清泉,在半山腰的是两潭直径有30厘米的清泉,两个泉紧紧地挨在一起,深大概有35厘米左右吧,因为水太清澈了,能清晰地看到泉眼冒水的动态美,这里是全村人的饮用水,大家都用扁担到沟里挑水吃。这泉水不分昼夜地往出冒,无偿地奉献给了村里人。

  全村人把这两潭泉水看得非常重,有一种敬意之感,所以小时候,我们这些小孩子很少敢主动到泉水跟前的,除非跟在大人身后。这两潭泉水多数的时候会往出溢水,她不仅滋润了村民的身心,也滋润了沟里的生物,甚至滋润了整个村庄。她总是静悄悄地顺着坡度和草丛缓缓地流到沟底的泉水里。沟底的两潭泉水直径比较大,它可以同时满足五六十只羊一起饮水。羊似乎通人性,他们从来规规矩矩,只在沟底饮水,从来不去半山腰的泉水旁。来沟底饮水的不仅有成群的羊,还有牛、驴和马。遇到成群结队的时候,他们也会互相推搡,沟底的泉水旁边都是家畜留下的或深或浅的脚印。半山腰的泉水和沟底的泉水相距也就几百米的距离,但是境遇却如此不同。那时候人们将家畜在沟里放牧,因为沟太大了,所以远远看去,觉得那些羊只就像是沟里的一朵朵白色小花儿,显得可爱而温暖。牛则轻轻地甩动着尾巴,吃得悠闲而自在。因为牛羊少,沟里植被修复能力很强的,不几天再看还是一幅绿意盎然的景象。

  我们几个小伙伴,总是嬉笑打闹,在春夏时在沟里找奶瓜瓜、红根儿、辣辣等野味儿,童年因为有这么一个好去处而变得快乐无比,我们也悄悄到半山腰的泉水旁,静静地趴在草丛中听泉水往出冒的声音,看泉水周围各色漂亮的小野花,在沟底采一个野荷叶的大叶子顶在头上玩。

  沟里成了我们童年的游乐场,我们总是流连忘返。后来村子里有来收购各种植物的,沟里更成了大姑娘小媳妇的宝藏,她们结伴而行挖蒿子、野荷以及其他的一些说不上名的中药材。虽然挖了后也能把土就地掩埋好,但还是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沟里植被的千疮百孔。羊只和牛群也逐渐变多了,总是踏得那些小路尘土飞扬,人跟在后面很难看清前面的路。再后来。村子里有人家开了粉场,做粉条、粉面子、粉坨子等,用水量加大。随之,沟的半山腰那两潭泉水就变得干瘪了,不再是之前的清水盈盈,流水几许。没办法,村民们只好选择打井,从泉水到井水,去沟里担水的人变得更加稀少了,而羊只总是不停地在半山腰的泉水上“侵犯”和“冒进”。那两潭清泉也开始变得浑浊。到沟里担水的日常也随岁月一并去了。村民们争相在沟里开发土地,种着各种粮食和作物。沟里的美景也已经不复存在。

  人们忙碌着自己的生活,没有人去关注那几潭泉水和沟里的植被。我的父亲在外地工作,来回都是匆匆,有次他得知沟里的情况,和村支书理论时发生了很大的争执,没人站在父亲这一边,他虽为全村唯一的知识分子,但在生存面前,没人听他的意见。父亲看着已经面目全非的沟,无奈地摇摇头。后来,由于父亲的工作调动,我们一家人去了宁夏的中部县城。读书和学习,我们再没回过老家的村子。这一别就是18年。

  大学毕业后,在等待上班的空档。我回去了一趟老家。想看看儿时的那个村庄。斗转星移,不知道那几潭曾经滋润过整座村庄的泉水还在不在。

  走在老家的村庄里,熟悉又陌生,新修的大路,红砖绿瓦的建筑,门前屋后干净如许,到处栽种的树木花草,不时有鸡鸣鸭叫。路遇村民,脸上绽放着甜蜜笑意,每家都有或已毕业或在读的大学生。村书记说,禁牧封育后,沟里生态逐渐好转,植被不断得到修复,几潭泉水又活了,野禽也都回来了。我站在沟沿上,看着沟底的一切,确实如村书记所言,几只呱啦鸡在沟里悠闲地漫步,野兔子窜出了头,说不上名儿的鸟儿自由飞翔,那几潭泉水如珍珠一般镶嵌在沟里,微风吹来,使人心旷神怡,我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,那时候我们天真烂漫,那时候清泉几许,那时候杨柳依依。而如今,这一切仿佛又回来了。

  今年十一,我又回去了一趟老家,精准扶贫已经让这里变了样,家家用上了自来水,很多人家都有小轿车,土地里的作物变成了特色种植。生活又比十多年前大变了样。沟里草丛茂密,景色宜人,真想和儿时的伙伴们一起去沟里看看啊!(同心县纪委监委 马晓霞)

>>><<<